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宣城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接壤的地级市,全市民营经济占比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招商引资企业占比超过85%,其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总量占到招商引资总量80%以上,成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站”。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抢抓历史机遇、彰显担当作为,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为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一、在着力提升“两个覆盖”质量上下功夫深入实施“五基五力”“三抓三提”党建行动计划,巩固拓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两个覆盖”质量。“以组织链接产业”,把党建植入高质量发展的“活经络”。聚焦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汽车零部件、文房四宝等十大特色产业,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培育一批“链长”“群主”企业,组建党建联盟或联合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链接、互促共赢的链上党建工作体系,促进链上非公有制企业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发展联合。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分类管理,以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为重点评价内容,制定具体分类细则标准,将全市194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分为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3种类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行业优势和力量,通过建立“组织链”带动产业链,切实将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每个环节,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走向联动链接,使党建工作在产业链上“领跑”,成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推动经济建设的加速器。“以组织对接园区”,把党建嵌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紧紧抓住园区这个非公党建大头,建立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直接联系9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开发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加大在园区网格、企业孵化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等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力度,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党建工作联盟,建成宣城科技园、智谷产业园、宛陵科创城等一批区域性党组织,引领带动行业和区域党建工作。推深做实“群团扎根、党建提升”行动,推进“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工作,重点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内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和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至少建立一个群团组织,渐次推进党的工作覆盖,以党建高地引领发展高地。“以组织承接服务”,把党建融入特色发展的“功能区”。抢抓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契机,大力探索党建功能区服务经济功能区的有效机制,构建“县(市、区)委、非公工委、功能区、乡镇(街道、园区)”四级领导体系,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分布、经营模式等,合理布局非公党建功能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矩阵式服务,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员“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以党建工作指导站(组)为单位,集中组织79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4892家联系指导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3198名、党群工作负责人2867名、一线党员职工9993人,收集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党群组织建设和党员职工问题需求947个,以县为单位,制定问题清单、对策清单和责任清单,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党建引领合作区建设真正做优做大做强。二、在培优育强“三支队伍”上下功夫突出抓好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三支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双促共赢。着眼“红色引领”,抓好出资人队伍建设。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政治引导,每年联合工商联等部门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新生代经营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紧扣政治传承和创新创业创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