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5个生字,会认3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名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我说上句,你们来接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导入课题,齐读课题。释课题,介绍自己二、初读感知(一)检测预习情况:1、齐读生字词语。2、听写词语。(二)朗读课文1、生自由读文2、指名读文,正音。多音字:“为设果”“应声答曰”3、读好停顿。(1)自读,画出停顿。(2)对照屏幕读好停顿。(3)指名读文,师指导。(4)生齐读课文。三、精读品味1、小组合作学习。2、提出问题,全班交流。(小组推选一人汇报)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2)“甚”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的一个好办法。板书)1(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生汇报意思。“诣”意思是——,那“乃”字的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知道孔君平是谁吗?插入孔君平的资料。(2)杨氏子家和孔君平关系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三)“为设果,果有杨梅。”(1)生汇报。(2)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理解课文的方法我们经常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四)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理解句意。A、理解孔君平的话①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②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他怎么说?③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①杨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是君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种回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②小组四人交流交流。③齐读句子。2、迁移训练(1)若来访的客人姓石,你会怎样回答呢?若来者姓杜呢?姓黄呢?(2)生再读句子,体会精妙。四、熟读成诵1、练习背2、指名背。3、齐背。五、拓展阅读出示《咏雪》读读,说说意思。六、布置作业推荐《世说新语》板书:杨氏之子杨氏子--------杨梅孔君平--------孔雀看注释联系上下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