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出说理文的气韵。2.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5个二类字,掌握六个成语的运用。3.明晰并体悟本文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初步体会说理文的特点,在具体的事例学习中增强对上述观点的认同感。【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本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篇说理文,教学重点是明晰并体悟本文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说理文的特点,在具体的事例学习中增强对上述观点的认同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明晰文体1.聊“勤奋”,摸学情。看老师板书两个字——“勤奋”,会读吗?由勤奋你还联想到哪些词语2.关于勤奋,很多人对我们说,我们也能说得很多。但是,要想把勤奋说得清楚、说得深刻、说得让人相信佩服,可不简单!板书:说。齐读课题引导聚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勤奋说清楚,说深刻的。(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聊天的生动形式,一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沟通文本与生活的链接,更为重要的是让四年级学生在初步接触说理性文章时,明晰“说”这一类文体的要求,那就是要说得清楚、深刻、让人信服。教学开头便洋溢着浓郁的文体特征,体现出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二、初读全文、感知结构1.提出初读要求: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勤奋讲了一个什么观点?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板书:观点)2.初读检查1△词语滚瓜烂熟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名列前茅远渡重洋有所作为讨论词语意思:哪些词语不理解?(预设滚瓜烂熟熟到什么程度?瓜自己能从藤蔓上滚下来!气馁:失掉勇气好不气馁呢?名列前茅:春秋时期小分队行军,在最前面的人拿着茅草领队。成语是不是很有意思?)选一个自己理解的造句。△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整体感知:初读了课文,再让你围绕勤奋来说一句话,可以吗?注意用上课文的句子。太棒了,你们记住的都是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观点。(板书:桥梁,只有……才能……才能)快速浏览课文,作者的观点在文中的什么位置?有什么发现吗?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指名读。出示: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指名读。这就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首尾两段作者把观点讲得很清楚。(板书:首尾)那么当中两段(3、4自然段)呢?通过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板书:事例证明)(设计意图:在初读环节设置的目标符合说理文的文体特征,那就是找到观点,感知论证。在检查词语的环节,通过引入成语的典故来源,引导学生感知成语的“有意思”,是对汉语言文化资源的有意识的利用,显现出语文课程的本体意识。在感知全文的环节,拎出观点,明晰结构,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2三、精读首尾,明晰观点1.我们首先来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的?指名读。朗读说理性的文章,不仅要读得有感情,还得读得有自信,只有自信了才能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注意着重号,再练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觉得作者把他的观点说清楚了吗?其实作者用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把观点说清楚,可我们发现第一段引出观点时却用了四行字。(课件出示对比)再读一读,看看作者除了把道理说清楚,还把观点说得怎么样?预设:△“你”转换为第二人称,更加直指人心。知道朗读用眼神、手势增强说服力,谁来试试?△设问引人入胜。不用设问怎么说?师生对比朗读,老师“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