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喜剧》有感读《人间词话》有感刚接触到王国维的作品就是在我们初中时学的人生3大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原文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个学期又重读了《人间词话》深切领会了一下这三境界。“第一境界”原出晏殊(991――1055)《蝶恋花》原词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这词的本义是:“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而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境界”两句原出柳永(约985――约1053)《凤栖梧》其二“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欧阳修(1007――1072)也曾在《蝶恋花》中化用此句“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义:为了思念她人变的消瘦与憔悴,衣服变的越来越宽松也不后悔。而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着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第1页共4页“第三境界”原出辛弃疾(1140――1207)《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到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真的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前两种境界是第三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后者又为处在前两种境界中的人带来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它千百度”。从上就可以看出王国维是个多么伟大而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第2页共4页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相比其他的词话,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这部作品可趁无人能及.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