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顾路中学__语文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年级课题课时备注(修改)预备班陈太丘与友期2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体悟文中给我们的启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读,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教学辅助教具多媒体学科资源PPT教学过程一、悟读课文(第五轮读)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这是一个的故事。2、用原文回答:①友人是怎样生气大骂陈太丘的?②元方又怎样针锋相对地回敬父亲的朋友?③最终,双方又有怎样的态度?3、你注意到了吗:双方的表现都很反常。一个骂友人,一个责长辈,他们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激动?——双方都以“守信”为理由,友人的认错态度和元方的不顾,都可以看出古人是非常重视“诚信”的(“仁义礼智信”是古人的行为准则)。4、讨论:①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备注(修改)无礼。对方已经认错,应该原谅。可以理解。元方毕竟是孩子。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二、知识积累5、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体现在称谓上就有敬称和谦称。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称谓变化吗?——“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谦称。6、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三、背读课文7、第六轮读。杂然诵读8、第七轮读。齐背四、演读课文(第八轮读)给课件图片配音。要求:模仿人物,读出语气,配以动作。五、扩读名言(略)附:课文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诚信名言: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六、作业熟读本文,做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跳出课本,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学生基本能够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