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基础温故]1.银耳本身为淡黄色,少数不法分子生产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况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一口锅,锅内放硫黄,加热使硫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不烂,且对人有害,制做“雪耳”利用的是()A.硫的还原性B.硫的漂白性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解析:选D。硫黄燃烧产生大量的SO2,SO2漂白银耳。2.对于反应2SO2+O2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该反应中SO3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B.反应方程式中“”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C.1molO2与2mol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molSO3D.在该反应中SO2做还原剂解析:选C。根据该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可知1molO2和2molSO2反应,不可能生成2molSO3。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将蔗糖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夺走,体现吸水性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解析:选D。A项,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B项,Cu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浓硫酸反应;C项,浓硫酸可吸收氨气,不能干燥氨气。4.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A.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解析:选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涂在纸上,使其变黑色,稀硫酸涂在纸上无明显变化。5.浓硫酸和2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浓、稀硫酸在吸水与其中水分挥发的差异。在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吸水和水分挥发两个过程,只不过在浓硫酸中以吸收水分为主,溶液质量增加;而2mol·L-1稀硫酸中以水分挥发为主,质量减小。6.酸雨能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下列说法中与酸雨有直接关系的是()①造成植物死亡②造成土壤酸化③使湖泊富营养化,鱼类死亡④危害建筑设施⑤危害桥梁和电缆A.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解析:选D。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中N、P元素含量增高的缘故,与酸雨无关。酸雨能使湖泊的酸性增强,鱼类因不适应也会死亡。7.已知Na2SO3固体与硫酸可发生反应制取SO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在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溶液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是________气体。(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SO2的制取及SO2的性质以及尾气吸收等。制备SO2有多种方法,这里利用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SO2的性质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在题目中一一体现。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2)变成红色酸性(3)红色退去漂白(4)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氧化(5)溶液紫色退去还原(6)除去剩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SO2+2OH-===SO+H2O8.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个别地方雨水的pH竟低于2.1(食醋的pH=3)。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大气中含有SO2和氮氧化物。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亿吨SO2被排放。(1)SO2可在空气中受光照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反应形成酸雨。试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