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西方思想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时期产生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答案:D2.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解析:由材料内容分析得知,材料中提到的思想家是李贽,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出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映了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B.反对专制C.唯物史观D.复兴儒学解析:材料对顾炎武的学术成就进行肯定,“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河漕兵农的研究”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答案:A5.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C.科学实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解析:王夫之是一位唯物思想家,他所说的“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道”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意识。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顾炎武请回答:(1)结合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第(2)题注意把他们的思想主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从当时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3)题注意经济思想,从对原有经济思想的冲击及新经济思想产生的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都肯定了人的私欲。(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资财产的占有欲望日益强烈;封建统治的腐朽。(3)肯定了人的私欲,使人们逐渐抛弃旧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基础巩固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解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鉴于君主专制的强化、程朱理学压抑人性,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提出了挑战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张,故B项正确。答案:B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解析:注意“民主性”的要求。A强调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天下为主”;C是经济主张,不符合民主;D不是其思想,排除。相比之下,B更符合要求。答案:B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黄宗羲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将其著作列为禁书,是出于巩固封建统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