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这里的“它”是指()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方针D.上海五国机制3.2013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在访华期间说:“中印握手,全世界都会关注。”60年前,中印握手而产生的外交成果是()A.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产生D.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4.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发表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这是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中国()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5.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6.“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这是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飞机上所写。下列各项能反映其写作背景的是()A.新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C.外交取得重大进展,中苏中美关系已得到根本缓和D.美国苏联实力大减,第三世界崛起,两极格局崩溃7.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工人赶制中国国旗以作纪念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一切合法权利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实现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D.这面红旗的出现标志着美中对立局面的终结8.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美国()A.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B.美国断绝了同台湾的外交关系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D.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9.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这一说法说明美国()A.外交重心由对苏转向对华B.逐步放弃反苏反共政策C.积极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D.试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10.图一和图二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11.“西德在1972年10月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分别在1972年12月和1973年1月、西班牙在1973年3月、马来西亚在1974年5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相形之下,台湾越来越孤立。到1988年10月,它只同23个国家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其关键是()A.基辛格秘密访华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12.下面是1969年和1972年中国外交情况表,其表明中国()1969年1972年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1248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124A.重点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政治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经济政治合作D.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13.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