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角的度量》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小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照全单位:宁洱县德安乡中心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学时,教师经过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校内容,让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观察研究学习,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进行尝试量角,探求方法,经过课堂中激情地趣味练习,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知识要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我将设计的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游戏:学生进行游戏是教学知识点的关键,重点展开,又点到为止,呈现出直接为教学服务,又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性,刺激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1、问:怎样的图形叫角?2、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单独汇报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让学生体验无限延伸的含义。教师出示角:1、画图。2、追问:你们知道这些角度大小吗?3、教师揭示课题。让学生把这些角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探究新知揭示课题,教师顺势提出:角的大小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学生认识量角器,说说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同桌互相交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主动观察和教师演示有机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目测:用一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或量。用量角器测量。量角学生尝试度量教材37页的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引导集体定正。角的大小因素:教师出示两个角,问:谁大、谁小?你们怎样判断?流。学生实践操作。师生共同完成量角的注意事项。学生相互讨论、判断。七、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设计结构合理,符合学生已有认真水平,教学步骤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节奏合情合理。八、板书设计角的度量角的含义:像这样有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经过教学,我认为这节课基本达到课前预期的效果。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少讲多练,教师启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至始至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得以很大地提高,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掌握的很好,但是,仍然有的学生,掌握不好,突破不了重点,不能正确理解量角器的使用,不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对角的大小的判断仍然理解不好,需要课后不当地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