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 37 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观察,沟通的基础上,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 1 度角的表象。3.积极参加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难点: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时,如何确保量角器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 0 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一、创设生活情境,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三个不同坡度的滑梯,提出问题:比较三个角的大小。二、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对滑梯进行选择,说理由。直接观察大小。 具体大多少,学生提出:需要产生一个测 量的标准。 测量麻烦,进行改进。 测量中工具不够精细,继续改进。 测量中不断产生需求,完善内外圈刻度,制造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01020304001020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比较三个角的大小,经历量角器的生成。出完整的量角器三、拓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量课始三个角的大小,总结量角方法。2.首尾呼应,介绍滑梯中角选择的科学性及生活中角度数的应用价值。3.当堂检测。本节课的设计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一个个的认知冲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并在制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生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养,一种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与进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师:同学们喜爱滑滑梯吗?这里有 3 个滑梯,你喜爱玩哪个滑梯?为什么?生 1 : 我 选 择 3号,刺激。生 2:我选择 1 号,滑的时间长。生 3:我选择 2 号,不是很刺激,也不是很平稳。学生可能说到“坡度”老师:这位同学说到“坡度”,这里的坡度指的就是滑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学生可能没有说到“坡度”老师:同学们说的刺激和平缓,是针对滑梯的“坡度”来说的,滑梯的“坡度”指的就是滑梯面与地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