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一条鞭法和唐朝的两税法在内容上相同的是()A.按田亩多少收税B.废除了丁口税C.按财产和田亩多少收税D.用银两收税2.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人头税制度开始实行和废止的朝代是()A.始于秦废于清B.始于西汉废于清C.始于三国废于明D.始于东汉废于明3.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在()①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番薯②出现不少著名的产棉区③福建出现烟草专业户集中地区,北京出现“花乡”④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5.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6.以下对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是()①适应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④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明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机户、机工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8.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包括()①两百余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③北京和南京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④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问答题9.关于清代的“康(熙)乾(隆)盛世”(1622-1794年间),史学界有评论说:如若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称道。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三、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729年雍正帝指出:“向来开垦之弊,自州县以至督抚俱需索陋规,致垦荒之费浮(高)于买价,百姓畏缩不前,往往膏腴荒弃。嗣后各省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地方官不得勒索,胥吏亦不得阻挠。”——《世宗宪皇帝圣训》材料2:1735年雍正帝指出:“各省开辟荒地……其中多有不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欲以开科(征税)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开科钱粮飞洒于见(现)在地亩之中,名为开垦,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并贻害于百姓也。”——《清朝文献通考》回答:①两段材料反映出垦荒中的弊端各是什么?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③你如何评价雍正帝的两道上谕。参考答案一、l.A2.B3.B4.B5.D6.A7.C8.B二、9.①经济上:调整统治政策,生产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③外交上:收复台湾;反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及统一。三、10.①材料1反映出垦荒费用高于地价,农民畏缩不前,肥沃的土地被荒芜。材料2反映出官吏谎报垦荒数目,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②原因:官吏在垦荒过程中勒索百姓;官吏为升官发财获政府奖励而谎报垦田数目。③评价:雍正帝能明察垦荒中的弊端,有利于垦荒,有利于农业生产,是积极的措施,应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