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化(二)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党十分重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文化建设。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题。1.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创办者是A.瞿秋白B.冼星海C.徐特立D.郭沫若【答案】A2.下列作品,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将士产生了巨大鼓舞的是A.《李有才板话》B.《暴风骤雨》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游击队歌》【答案】D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3年【答案】C4.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指出了革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B.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C.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服从国共合作的需要D.促进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发展【剖析】本题属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合作的唯一目的是反抗日本侵略,而此时国共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国民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根据地革命文艺工作者没有服从国共合作的必要。【答案】C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获得了较大发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8题。5.下列作品属于李大钊的有①《庶民的胜利》②《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史学要论》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是A.《史学要论》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中国古代社会研究》D.《实践论》【答案】A7.在中国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是A.李大钊B.瞿秋白C.毛泽东D.郭沫若【答案】B8.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于A.新文化运动前期B.20世纪30年代以后C.五四运动以后D.30世纪40年代以后【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王夫之材料2中国旧史学,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不知有理想。——梁启超《新史学》材料3自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社会进化学说风靡全国,历史学家们奉之圭臬。进化史观的风行,使近代历史研究面貌为之一新,与传统史学明显地区别开来。各派历史学家包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垣、陈寅恪、胡适、钱穆、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观点分歧,但全部认同于进化史观。材料420世纪,唯物史观传入中国,运用于历史研究。唯物史观超越了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客观过程,且有规律矛盾。而政治、军事、文化、地理等诸因素均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唯物史观,既区别于唯心史观——把英雄人物的思想、政治、文化视为历史的决定因素,又不同于机械唯物史观——单纯以经济因素解释历史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大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的历史学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唯物史观更在历史学界确立了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在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政治上的“左”倾思潮,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潜伏着危机。而“文革”十年则把这一危机以潜在的形式变成了公开形式,史学违背了大多数史学家的意志而陷入极大的误区,以致于“儒法斗争史”和“批儒评法”得以泛滥成灾;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路线确立之时,便是史学拨乱反正,重振雄风之日,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史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的春天。回答:(1)评价王夫之的历史观。(2)概括封建史学的四大弊端。(3)概括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轨迹。(4)简要指出20世纪中国历史观最显著的进步。【参考答案】(1)只看到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未看到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2)封建史学主要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效劳的;以帝王将相为主体,忽视民众;与现实脱节;只罗列史料而不去揭示历史的因果关系。(3)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近代史学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转变,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主要轨迹。(4)从近代进化论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两个阶段都是中国史学上最具有根本性质的变革,而后者则使历史学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史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10.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成就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