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解析:选A。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是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选A。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完成,民族独立也并未实现,B项错误;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并非是浅显的,C项错误;中山装和西装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并非是个性鲜明,D项错误。2.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西餐馆的开设和《大公报》上西餐的广告,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了西方的元素表明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故选A。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西餐馆的开设不能代表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B项错误;“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西餐馆的广告不能说明“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D项错误。3.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④汉语受到严重冲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列强在上海经商、开厂,逐渐出现了洋泾浜英语,所以①②③正确,汉语受到严重冲击不符合史实,应排除。4.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的民国时期婚姻的特点是()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②主张恋爱、婚姻自由③婚礼仪式日趋简化④主张男女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没有涉及婚礼仪式,因此排除③,故D项正确。5.“新礼服兴,翎顶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解析:选C。从民谣中辫子灭、跪拜礼灭可以看出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风俗。6.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解析:选C。从材料中百姓习俗没有随着政策改变,可知传统观念仍然强大顽固,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民国确定新的节日和历法,但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采用,故“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百姓没有接受新的习俗,故“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从“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可知西方节日没有得到推广,D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