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设计理念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2)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掌握乘方运算法则。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概念并合理运算。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探求新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二、乘方的意义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巩固训练(1)(-6)×(-6)×(-6)(2)(3)-2×2×2×2变式训练读出下列个数,并指出其中的底数和指数1)在(-9)7中,底数是,指数是,读作,或读作;2)在83中,底数是,指数是,读作,或读作;3)在中,底数是,指数是,读作;4)在-24中,底数是,指数是;5)在5中,底数是,指数是。(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典例剖析例2计算1)(-3)42)-343)4)5)(-1)11na指数幂底数aa··aa·…·…··a=a=aann(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探索规律,获取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认识深化概念1、请你说说下列各数表示什么?它们一样吗?(1)(2)2.填空(n为正整数)(必做题)=___=______(选做题)(-1)2n=____(-1)2n-1=_____(设计意图)这组题目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学生可自由选择题目来回答。这样设计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良好体现,也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3.解答开头提出的问题:如果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折叠30次后有10万多米高,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分析:0.1毫米×230=0.1毫米×1073741824=107374.1824米8844.43×12=106133.16(设计意图)体会乘方结果的惊人,培养对数学探究的兴趣。总结反思感悟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和相关概念。2.乘方的有关运算。3.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业知识技能87页1题、问题解决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