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调研感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了解感想武东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院名)10级(年级)旅本一班(专业班级)20104141061(学号)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开始启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问题的增多,国家为了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在自然就业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从农村目前的养老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1、子女赡养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是目前我国农民的主要养老模式。在经济供养上,一对农村夫妇往往要供养4个老人,抚养一个小孩,经济负担加重。当前农村经济本身还比较落后,因此,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受到挑战。在生活照料方面,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不仅无法照料家中老人,反而把孩子和家中农活留给老人,老人负担沉重。在精神慰藉方面,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感情交流,老人难免孤单寂寞。2、以地为生的自我养老模式。土地是目前我国农村家庭保障的主要经济基础,但是近年来,农村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农村土地正逐步减少。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少。在有些地方,农业经营甚至亏本。老年人由于缺乏劳动能力,依靠土地收人来养老非常困难。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以家庭为主,家庭中以老人自己的当前劳动收人为主;其生活方式以单独居住、自我照料为主。土地的保障功能几乎无从谈起。第1页共4页3、民政供养的福利养老模式。针对农村无儿无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无人供(抚)养的实际情况,由中央、省级、市级、县级拨付五保供养金,由乡镇敬老院提供供养服务。另外还在村一级设立了村级“五保之家”。据统计,在张家界地区,2008年已保五保人数12022人,占应保五保人数的68.49%,投人五保供养金1080万元,全市建有乡镇敬老院58个,供养人数2223人,工作人员按10:1的比例配备。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救济形式。一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主要是生活陷.入绝对贫困的老年人等社会群体,而且其保障水平一般较低,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普遍需求。据XX市民政部门数据,2008年该市农业人口中54.3691万人次,资金累计支出2464.9185万元。二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少量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目前仅在少数发达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农民收人普遍偏低,缺乏基本保障,而商业保险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普遍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另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正在推行的一项旨在解决农民养老间题的社会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覆盖面、保障水平和系统的制度安排,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由此来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传统的生存手、段使生活难以为继。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年轻时全靠务农为生。随着年龄增大,一般都依靠子女赡养而度过晚年。因子女无能力供养和子女不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大量存在,致使有的老年人只好外出乞讨。二是多头的管理体制使保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负责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的有民政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卫生医疗部门、老龄工作部门、计划生育部门,还有扶贫部门。大家做差不多的事,分配的资源都是来自国库的资金,却分属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三是投入不足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分配比例看,社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第2页共4页教育事业的投人,而用在老年人公共设施的投资少得可怜。因此,养老机构偏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四是人文关怀缺失使农村老年人感觉边缘化。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老年人是作为仍具潜力的社会劳动力资源而存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