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413043钢结构施工技术一、钢结构材料1、钢结构工程中,常用钢材有三种:(3项)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结构钢、普通低合金钢。2、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3、钢材进场正式入库前必须严格执行检验制度,经检验合格的钢材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钢材的堆放要便于搬运,要尽量减少钢材的变形和锈蚀,钢材端部应树立标牌,标牌应标明钢材规格、钢号、数量和材质验收证明书。二、钢结构构件的制作加工(一)、准备工作钢结构构件加工前,应先进行详图设计、审查图纸、提料、备料、工艺试验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过程卡)、技术交底等工作。(二)、钢结构构件生产——工艺流程和加工1、放样2、号料3、切割下料4、平直矫正:包括:机械矫正、火焰矫正。5、边缘及端部加工:方法有:铲边、刨边、铣边、碳弧气刨、半自动、自动气割机、坡口机加工。6、滚圆:可选用:对称三轴滚圆机、不对称三轴滚圆机、四轴滚圆机。7、煨弯8、制孔:包括:铆钉孔、普通连接螺栓孔、高强度螺栓孔、地脚螺栓孔。9、钢结构组装:采用:地样法、仿形复制装配法、专用设备装配法、胎模装配法。10、焊接:是钢结构加工制作中的关键步骤。11、摩擦面的处理:可采用方法:喷砂、喷丸、酸洗、打磨。12、涂装三、钢结构构件的连接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铆接、普通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一)、焊接1、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按焊接的自动化程度一般分为三种:(3项)手工焊接、半自动焊接、自动化焊接2、钢材的可焊性(1)、可焊性常常受钢材的化学成分、轧制方法和板厚等因素影响。(2)、为了评价化学成分对可焊性的影响,一般用碳当量(Ceq)表示:1)Ceq表越小,钢材的淬硬倾向越小,可焊性就越好;2)反之,Ceq表越大,钢材的淬硬倾向越大,可焊性就越差。3、根据焊接接头的连接部位,可以将熔化焊接头分为:对接接头、角接接头、T形及十字接头、搭接接头、塞焊接头。4、焊接是一种局部加热的工艺过程。被焊构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焊接结构的性能。因此,在焊接时应合理选择焊接方法、条件、顺序和预热等工艺措施,尽可能把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控制到最小。必要时应采取合理措施,消减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5、焊工应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应在认可的范围内进行焊接作业,严禁无证上岗。(16增)6、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应在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16增)5、根据设计要求、接头形式、钢材牌号和等级等合理选择、使用和保管好焊接材料和焊剂、焊接气体。6、对于全熔透焊接接头中的T形、十字形、角接接头,全焊透结构应特别注意Z向撕裂问题,尤其在板厚较大的情况下,为了防止Z向层状撕裂,必须对接头处的焊缝进行补强角焊,补强焊脚尺寸一般应>t/4(t为较厚板的板厚)和<10mm。当其翼缘板厚度≥40mm时,设计宜采用抗层状撕裂的钢板,钢板的厚度方向性能级别应根据工程的结构类型、节点形式及板厚和受力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7、焊缝缺陷通常分为六类: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和上述以外的其他缺陷。8、主要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为:(1)、裂纹:通常分:热裂纹、冷裂纹。1)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母材抗裂性能差、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内应力过大;2)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原因: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3)处理办法: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裂纹处的焊缝金属,进行补焊。(2)、孔穴:通常分为两种:气孔、弧坑缩孔。1)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焊条药皮损坏严重、焊条和焊剂未烘烤、母材有油污或锈和氧化物、焊接电流过小、弧长过长,焊接速度太快。2)处理方法:铲去气孔处的焊缝金属,然后补焊。3)产生弧坑缩孔的主要原因:焊接电流太大、焊接速度太快、熄弧太快,未反复向熄弧处补充填充金属。4)处理方法:在弧坑处补焊。(3)、固体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