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动态——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罗红惠州学院教育科学系一、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一、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与具体成效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与具体成效三、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例举三、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例举•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2001~2010):基础教育“十年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2010~2020):“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工作要点》《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一、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一、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意见》(教基二[2010]3[2010]3号)号)“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即将停用,现行中小学教材即将修订过去的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2020年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措施;确定未来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建立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未来的十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具体包括:具体包括: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十年课改的反思与未来十年的展望十年课改的反思与未来十年的展望蓄势待发再次起步十年课改反思:十年课改反思:政府行为教育专家教师行为学生发展学校生活考试改革社会反响重视吸纳国内外最新课程思想强调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规划与专业引领组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设立18个“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反思: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偏离反思: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偏离1、理念的绝对化、简单化和实践的极端化——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简单、绝对地对立接受型学习与探究型学习对立闭卷考试与应试教育等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对立知识与能力相互割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与整体发展对立22、改革的“不同步效应”:、改革的“不同步效应”: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与考试内容的不一致。教材内容浅而广,考试内容过偏过难;家长不信任学校教育而花额外的钱去请家教,加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并扩大了不同阶层儿童间的学业差距,加剧了教育不平等。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宽松灵活的学习活动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宽松灵活的学习活动的矛盾:的矛盾:目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依然是以追求效率、实现控制等目的而进行设计与实施的,它的改革牵涉到太多的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它的变革已经远远落后于教学改革,现在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进步的巨大障碍。•教师工作负荷与课改要求教师工作负荷与课改要求在与老师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几乎都有种“疲劳”感,觉得很累。这种累主要是缘于心灵的疲倦,因为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他们惯常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除了要实践新课程理念外还要保证各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无形中使他们经常处于内心的矛盾之中进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评价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能支持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它己经给参与改革的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甚至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源于现行强调分数、升学率等量化指标的评价标准,而对新课程要求下的教育教学评价却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33、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