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F)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第2节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板②用途: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使用前,要轻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4)被测量的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10页)(5)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板表面垂直。第3节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质量与位置无关,重力与位置有关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铅垂线、水平仪4、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足球、圆环等。5、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3)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第2页,共10页)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交通工具配有刹车系统;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第2节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第3节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两物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