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VIP免费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_第1页
1/18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_第2页
2/18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_第3页
3/18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关于《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中战略要素问题的对比探究及现实意义《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一)概念的界定“军事”是军队事务的简称,中国古代称呼为军务,是与一个国家(或者政权、集体)生死存亡有关的重要事务以及法则。“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中国和西方在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文化的交流较少,军事学术上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在兵学史上也就同时独立地开出了两朵奇葩,各有其特色,东西兵学交相辉映。(二)两书的成书背景西方的军事学术真正开启的时间是在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后。之前的军事学术更多的是和战争史紧密联系的,其目的并不是叙述战争的指导原则,而是记述战史。随着资产阶级产业革命的发展,军事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体制、作战形式和后勤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拿破仑战争的爆发,欧洲一些出色的将领比如劳埃德,比洛,卡尔大公等人开始对军事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各种新的观点。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这些著述中的最为人所熟知的。世界的历史是从战争开始的,同样,中国历史也是从远古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开始的。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战例资源。《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起自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止于公元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据《年表》统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之多的战争经验,中华大地上才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体现出独特的军事思维。频繁不断的战争,曾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在这些战争中,人们开始对战争作理论思考。战争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不好的事,这是当时人们思考的问题。评价一场战争好还是不好,不能只看当权者说些什么,而是要看它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认为:战争的胜与败取决于战争发动者是否有德。因此,有德之战必胜,无德之战必败,成为中国古人看待战争的第一个结论。“德战思想”不仅打破了“天”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德之君是可以取代的),将事业的成败和人的生死祸福的决定权从天那里收回到人自己手中。而且使人们判断战争行为的正当与否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赞赏有德之战和叱责失德之战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战争观。通观以后的重要兵学著作,也都是按照这一条总的思路逐步展开的。孙子的“道”,吴子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尉缭子的“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著名论断,都是“德”的观念在多层面的展开。战争的胜负是要靠实力作为基础的。在实力基础之上,精神要素可为战力的倍增器。“投之亡地然后存,险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中的《九地》篇。昔日韩信破赵正是靠此获胜。孙子认为要发挥精神要素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道”,但此“道”非儒家所深究之道,而仅仅是“令民与上同意,故也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韩信破赵成功源自于他破魏的功绩让士兵们笃信于这个主将,而马谡失败也是由于没有这个基础。《孙子兵法》对精神要素的描述只此寥寥数言,虽已掷地有声,为后世军事将领所重视,但仍缺乏系统的描述。《战争论》弥补了这个缺憾。克劳塞维茨提出:主要的精神力量重点是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军队的民族精神。更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大要素详解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异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