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的把握朗读的轻重缓急,从而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2、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3、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了解富有哲理的话语的深刻含义;4、了解文中比较和对比的含义。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提高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3、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习重点1、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2、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了解文中对比和比较的应用。学习难点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了解富有哲理的话语的深刻含义。学习方法朗读、精读、摘录。学时两课时。情景导入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火辣辣的太阳赋予了它火一般的激情,蓬勃生长的万物赋予了它生命的活力。如果说夏是一条小溪,它流淌的是收获的喜悦,它流淌的是播种的希望;如果说夏是一首歌谣,它吟唱的是童年游戏的欢乐,它吟唱的是青春搏击的精彩。夏天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夏的紧张、热情、急促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课前复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再横线上抄写词语。镶嵌..()()响.晴()安适肌肤秀气水藻.()贮蓄..()()澄.清()绿萍空灵薄.雪()水墨画蓝汪汪2.选用“镶嵌、响晴、安适、肌肤、秀气、水藻、贮蓄、澄清、绿萍、空灵、水墨画、蓝汪汪”中的十个词语写一段关于美景的话。3.《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以“”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的文字,从不同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再横线上抄写词语。(qiān)(róng)(dài)(zǎi)(pángbó)芊.芊细草融.融黛.色主宰.磅礴..(huá)(tiǎo)(púfú)(zhùmǎn)春华.秋实挑.着匍匐..贮满..(bèng)(dàn)(yìzhì)迸.发澹.澹闲情逸致..2.解释词语。(1)融融:(2)黛色:(3)主宰:(4)磅礴:(5)挑着:(6)匍匐:(7)贮满:(8)迸发:(9)澹澹:(10)闲情逸致:(11)芊芊细草:(12)春华秋实:3.选用“融融、黛色、主宰、磅礴、挑着、匍匐、贮满、迸发、澹澹、闲情逸致、芊芊细草、春华秋实”中的十个词语写一段关于美景的话。走近作者作品梁衡,1946生,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①默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②朗读课文,读出节奏。③朗读课文,感受深情。3.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答:夏天的特点有:紧张、热烈、急促。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答:本文从三个方面描写夏天:①夏天的景物,②夏天的颜色,③夏天的旋律。5.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作者喜爱夏天,赞美夏天,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重点研讨1.作者在夏天的特点时运用了人的几种感官?答:①“细草、林带上长墙般的黛色绿烟”“麦浪扑打着山,云,汽车”(视觉)②“蝉儿、长鸣”(听觉)③“太阳烘烤大地”(触觉)④“热风吹着麦子的香味”(嗅觉)。⑤“炉子上的一锅水、海湾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幻觉)2.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答:以春天和秋天的色调和景物进行对比,衬托夏天的金黄色和蓬蓬勃发。3.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了一个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4.课文最后一句“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呼应开头,深化主题。5.说说第三自然段中“挑”“举”“匍匐”这三个词语的作用?答:这三个词是描写人的动词,形象生动地把它们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出来。课堂小结1.全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作者不仅描写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金黄色的色彩、夏天紧张的旋律,而且还感受到夏天那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