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015.4.2032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课堂案】一、特征类问题答题模板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1.解答特征类问题的基本思路2.模板典例地理要素思维方向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河流、湖泊、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人文特征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及分布(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特征、典型地貌及地表特征、海岸线等地势特征地势高低及变化、地势起伏大小气候特征气温(年平均气温高或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或小)、降水(年降水量多或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或小,降水地域变化)、光照、降水与热量的组合水文特征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等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大小、数值变化特点、等值线疏密、延伸方向或走向、弯曲方向等等值线走向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流;沿地形;沿海岸等等。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典型考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015.4.2033⑵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⑶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二、原因类问题答题模板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解答原因类问题的基本思路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3.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形成要素太阳辐射①纬度位置②天气状况③地势高低与坡向(阴阳坡)等温线走向①纬度位置(东西向);②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③地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盐场形成①平坦广阔的海滩;②利于蒸发的天气;③避开大河的河口渔场形成①大陆架海区;②河流入海口处;③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④温带海区气候成因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④人类活动③下垫面(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特殊气候区成因①洋流②地形③风(暖湿气流或干热气流)自然灾害成因洪涝、干旱、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的成因(省略)环境问题成因水土流失、盐碱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酸雨的成因(省略)人口迁移①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②政治③社会文化④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①历史原因②经济原因(支付地租能力)③社会原因④行政原因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2015.4.2034工业集聚原因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②节省运费和能源消耗;③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典型考题】2.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图1)和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为(1、7)月等温线,该月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3)比较图中①③两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4)图中④⑤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地,原因是。(5)图1中阴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