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与学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反之,因为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实在得不偿失。那么,我们老师怎样和家长沟通,力争家长的协助,共同教育好孩子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开好每一次家长会首先我认为要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因为家长会能最广泛地联系家长,解决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班主任的发言要具有涵盖性,还要充分体现出对家长的尊敬和对学生的关怀,这样才能引发家长的共鸣,这样,班主任与家长们思想认识愈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这2样家长会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开家长会就是要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治班方针,使家长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形成“统一战线”,争取到家长的支持,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等于成功了一半。还有一点是切忌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在家长会上要多多表扬,我一直都坚信表扬比批评更具有力量。学生年龄小,却都有自尊心,特别是由家长带回老师当众的表扬他们会特别得珍惜!在家长会上不益点名批评学生,不好的现象可以提,要求家长注意的问题要说,需要单独交谈的家长可以在会后请他们留下来。二、学生进步,及时告知其次,当学生有进步时,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平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个孩子不听话了,打个电话跟家长说一下。”可能很少听到说:“哪个孩子有进步了,打个电话跟家长说一下。”长此以往,家长只要一听到是老师的电话,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听话了。我班以前有个孩子叫XXX,他很调皮,经常惹是生非,只要他在学校犯了什么错,我都会打电话告诉他的家长。后来,有一件事触动了我,让我改变了做法。有一次,一个老师告诉我,XXX的家长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接到我的电话。我听了之后,反思了一下,是啊,有时候学生在学校犯了事,告诉家长也白搭,还是得自己来处理,何必去烦扰家长呢?俗话说“一个人的痛苦告诉了别人,就变成了两份痛苦;一个人的快乐告诉了别人,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从那以后,学生在学校犯了事,如果以我的力量能解决的问题,我都不再告诉家长,实3在解决不了的,再跟家长联系。但只要学生有进步,或取得了成绩,我都会发家校通或打电话告知他的家长。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联系,而且在孩子面前表扬你、表扬孩子,你高兴、学生高兴、家长也高兴,何乐而不为呢?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举伍文轩的例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之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酝酿好自己的角色,力求站在“我就是家长、学生就是我的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从为了孩子好,帮助孩子进步的出发点去考虑和处理问题,就会让家长心里没有距离感,不产生戒备心理,这样即使是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和家长,家长也可以接受,也就不会挑剔,更不会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我班有个叫XXX的孩子,是插班生,他上课从来不听,作业基本不写,有时还偷偷拿别人的东西。我首先找原班主任老师了解他的情况,知道以前是妈妈在管他,三年级时就很少看到家长了。后来我把他爸爸叫到学校,知道他父母已离异,家里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爸爸在外面打工,平时爷爷奶奶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