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河海大学共同推进“苏宁校企联盟计划”项目建议书苏宁电器2011年4月目录一、项目背景及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时政背景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强调,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是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强大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今年两会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2011年全国预计有660万的高校毕业生,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既要立足当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又要放眼长远,解决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就大学生自身而言,缺乏实习经验和一定相关工作经验成为很多毕业生寻找工作的一道门槛。企业背景苏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2002年底,由董事长张近东先生亲自领导的1200人才工程正式启动,首笔投入30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引进1200名2003届本科毕业生,充实到集团各个部门,1200工程由此而来。并为此专门成立1200工程项目组,负责1200员工的招聘、引进、培训、培养、选拔和任用。同时为应届毕业生在苏宁的成长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搭建了1200人员与企业高层的互动沟通平台,形成全方位的薪资福利保障制度。苏宁“自主培养、内部提拔”的用人机制和“面向未来,注重潜力”用人原则为1200人员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平台。1200员工入司2-3年内,80%以上的人员成长为部长级以上中层管理骨干,部分优秀的1200一期、二期、三期员工已成长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1200三期、四期员工已成长为集团中层核心管理团队,五期、六期正逐步进入中层部门领导岗位,七期已全面定岗八期员工正全面融入。2010、2011年苏宁分别引进应届大学生达7000人和8000人。同时2009年起,苏宁还在全国推出了八千学子实践课堂的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校园背景南京,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硅谷,在校大学生规模达30万,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都具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聪慧,沉稳,踏实,志向高远,是苏宁电器等众多企业的人才样本。同时,由于受到环境和地域的制约,南京学子的实习、培训、就业等实战锻炼机会始终无法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学生相比。导致优秀的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机会,潜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掘。优秀人才难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南京学子的职场竞争力须进一步拓展。2、项目概述苏宁电器,作为全国家电行业的领跑者,目前已形成三产业五行业的发展格局,行业已涉及家电连锁,百货连锁,高星级酒店连锁,综合地产开发等领域。2009年苏宁又涉足电子商务,目前苏宁易购已跻身全国B2C行业的前列。苏宁希望能通过企业自身的优势,为南京学子创造更多的实践课堂和锻炼机会。为此,苏宁电器希望能够与河海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苏宁校企联盟计划”,以及与学校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共同搭建苏宁河海校园俱乐部的形式,通过多样化,体系化的项目落实,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推进苏宁与在校学生的零距离对接,促进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二、校企联盟的价值分析1、学校价值点实现产学结合通过校企联盟,能有效整合校企资源,为学校教学及科研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和课题研究,有效实现产学结合,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多种模式、深层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术扎实、视野宽阔、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丰富校园文化“校企联盟计划”是以多样化,体系化的校园活动为主,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求知热情,同时,“校企联盟计划”包含建设校园俱乐部等项目,多样化的活动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2、学生价值点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通过苏宁高管面对面、苏宁典型案例沙龙、苏宁校园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