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它】引言现代化的强有力整体后勤保障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保证。一套新的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医院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而且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环境会起到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主要做法1.1高起点定位进行体制创新医院后勤工作由专业后勤公司负责,在院内体制上形成“一院两制”的格局。医院配备专业人员组成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以合同规定的责、权、利为基础和依据,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全程质量考评,并在管理上相互支持和配合,使长期困扰后勤管理中的人事、分配等深层次矛盾由于体制创新迎刃而解。1.1.1提升后勤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确保后勤支持、保障功能的到位。要求后勤服务公司紧贴医院的特点,紧贴医院和病人的需求,紧贴现代卫生行业发展趋势,紧贴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医院需求与发展的后勤管理理念。利用企业机制,不仅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1.1.2将传统医院的后勤内涵进行合理的扩张。水电、洗衣房实行计件,独立成本核算社会化管理;后勤物资集中招标采购,以内保、配餐、保洁、配送、护工等五个中心的临床服务支持系统承担着医院的后勤配套服务。结合管理医院的工作特色和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职责,实施三级管理,三方联动的监管考评机制。1.1.3应用“人本原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院方和承接方是体制、性质不同而目标一致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双方工作人员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部分工种有专业性,有风险,要靠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好,双方以平2等、互利、互惠的心态,明晰关系,准确定位,共建后勤管理体系,这是十分重要的。1.2高效率运作、提升后勤管理价值1.2.1确保后勤管理方案全面、优质、高效实施。渐进式改革比较适合当前医院改革的实际,后勤服务社会化,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磨合,有医院与公司的磨合、医院与社会的磨合、公司内部的磨合等。医院后勤管理与一般的物业管理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医疗辅助工作往往人命关天,专业要求既细致又苛刻,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员工队伍的稳定。社会对医院后勤改革也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适应和比较的过程,需要细致而又广泛的疏导和宣传工作,让社会各方充分理解与支持,以努力缩短这一过程。1.2.2细化各环节制度,形成常规化后勤服务良性运行机制。后勤服务中心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下属的分中心也根据各自特点细化具体的工作流程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如护工中心规定:凡涉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工作,护工均不得参与,制定了护工工作的“八不准”管理制度,违者给予处罚。将护工职责严格界定在生活护理的层面,通过制度的贯彻、防范从而杜绝“以工带护”的不良现象,通过规范职责、完善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1.2.3坚持“以人为本”,为医院临床提供“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人文性是医院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服务中心向社会提出“请把服务交给我”,让进入医院的病人体验到内容、功能、质量到位的服务。院方委托公司招聘生活护理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一支拥有陪护资格上岗证的专业生活护理员服务队伍,对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对不同级别的生活护理服务全部明码标价,实行自愿签单的陪护制度。1.2.4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使一切外送、陪检任务均由中心服务人员完成,使护理人员非专业护理时间比率降至最低。解决病人吃饭难问题和特殊病人饮食需求。1.2.5实行服务责任一体化,强化落实责任制。“中心”不定期对病员及家属进行意见征询,根据反馈情况,对公司当月工作做出评估和考核,并进行服务等级评3定。院纪委每月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质量考核与满意度调查的综合评估同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和奖罚挂钩,对违纪情节严重者予以辞退。定期召开协调会和现场会,加强公司部门之间的协调,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2、主要成效2.1创新了体制医院管理者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决策者以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把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医院整体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勤由直接管理变为服务、指导、监督和协调。两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