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赣州一中赖晓榠刘仁峤一、案例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备课组对近800名初中生就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调查,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1)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2)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3)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等。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被动学习的状况比较严重。而新课标的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这种理念下,化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可是,却有很多学生对化学不大感兴趣,觉得化学很难学。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和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我对《二氧化碳制取研究》这节课就新课标下初中化学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二、案例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问题】我们曾学过哪些获得二氧化碳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多的总结出来。(学生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副板书位置逐一记录)1.蜡烛燃烧2.木炭燃烧3.木炭还原氧化铜4.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6.人或动物的呼吸…….这么多种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都满足实验室制法的条件呢?下面,我们一同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引导分析】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条件有哪些?1.操作简单、安全2.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收集气体;3.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4.成本低廉……【引导分析】问题2根据这些基本条件分析评价上述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小结】以上方法首先排除1.2.6.,不具备操作性。3.4.需要高温条件,操作麻烦且产生气体速度较慢,相对而言5较好,但是反应速度又过快,不便于收集气体。因此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讲解】经过研究和改进,我们选择类似于方法5的原理,将碳酸钠粉末替换成块状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二)重、难点探究【板书】一、药品及反应原理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份HCl)【演示】在试管中分别放一块石灰石,加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现象)【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板书】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投影并引导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反应原理2H2O2=2H2O+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鉴别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内【引导分析】问题3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总结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发生装置。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选择类似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装置。【投影】常用仪器(图片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画出草图,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设计思想,其他小组同学分析评价。MnO2△MnO2△【板书】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混合,无须加热)【投影】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问题4【讨论】(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2.)试管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3.)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评价总结)【总结】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