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无机及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第一门化学课。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化,基础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即培养有后劲、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跨世纪农业科技人才,是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战略大计。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基本情况理学院化学系“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承担全校本科、专科3000余名学生及函授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新形势,,课程组不断改革,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情况1.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1999年前我校的“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分两学期开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为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学校对课程设置及学时进行较大调整,化学课教学学时减少,使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不适合教学需求。根据“普通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特点,2000年我们提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举措,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使两门课程内容的联系更紧密,删掉部分重复内容,使两门课程有机融合为一体。并于2001级在全校本专科生推出“无机及分析化学”新课程,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并按计划有措施的实施改革方案。2.教材建设⑴2001年主编出版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⑵2002年主编配套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解及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⑶2004年主编“十五”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⑷2005年主编“十五”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与学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教材特点是:①删除一些内容过深及分析化学中重复的内容,节约了学时;②将普通化学原理直接应用到分析化学的四大滴定中去,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③加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加强元素化学的教学;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表达准确,简介前沿,文中穿插思考题,有利于教学和自学和思考。⑤教材文字简练,表达严谨,层次分明、图文并茂。《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指导与学习指导》一书,将各章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总结成重点、难点,并提出要求,各知识点以习题形式加以巩固、澄清。习题形式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提、简答题、计算题等形式,书后有模拟期末试题和考研模拟试题,有利于各层次学生自学和期末复习。该教材使用三年来得到教师和学生普遍欢迎,截止到2004年7月高教出版社出版了10000册习题。3.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过去讲课以粉笔为主,现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特别是物质结构一章,使讲授更加生动、易于接受,现已研制出全套课程教学课件。考试方法采用了一些新的尝试,在一些院、系采用“一页纸开卷”方式考试,一些院系是“先闭后开”式考试,及传统闭卷考试,同时还进行了“研究报告”式考试等方式的考试方法的改革,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式学习,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反响,总结后将进一步推广,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发表的有关考试方式的改革论文在全国许多媒体得到关注,多次转载这篇论文,并应邀出席有关会议。4.积极开展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教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及自发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已成课程组教师习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研究教学中问题及教法研究已经蔚然成风,统一学时、通体布置作业,考试统一命题,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也有利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5.加强师资培养,建设合理教师梯队课程组有一套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一对一的培养”计划,每个青年教师都有导师传、帮、带,定期检查他们教学情况,尽快提高教学水平。(2)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通过系统听课、批改作业及指导试验,使他们更快熟悉各个教学环节。(3)坚持对青年教师的试讲,同时对其评教、评学,给青年教师一个学习的机会,对其他教师是一个提高的机会,并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4)由计划安排青年教师进修、考研,提高课程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