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4年版)》解读老师的视角,也就是我们老师如何看义教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开始今日的讨论以前,我想用左传里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叫做除旧布新。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个0~1从无到有的变化,其实里边还有很多除旧布新的点,这是我今日想给大家讨论的。在4月27号那个时候距离课标颁布大概一个礼拜的样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大附中一起搞过一个研讨会。我在里面讲到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个从0~1的过程,也就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在这个报告里边我谈了两个点,一个点是为什么信息科技必须是国家课程。过去不是国家课程,过去曾经作为一个。综合实践里边的子部分出现过。成为国家课程,这是第一次。第二个我给大家讨论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假如我们没有把信息技术改成信息科技,可能我们仍然不会成为国家独立的课程,不会有这样一个国家标准。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远大理想、远大理想、鸿鹄之志。让信息科技课程的建设成为把下一代培育成全面进展的接班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当义务教育为国家的进展,为国家的人才战略服务。我同时也谈到:信息科技课程除了志存高远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脚踏实地。就好像我们平常说的顶天立地,你假如没有一步一步实实在在的推动落实。远大理想变成一句空话。老师如何来看志存高远,老师如何来践行脚踏实地。《信息科技与素养教育》是讨论主题。主要讨论了信息科技课程,你必须走素养教育的道路。一个观点就是信息科技课程不能够例外。不能够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都在践行素养教育,而信息技术还要坚持去操作,讲编程。为什么会讲到这一点?在信息科技课程还不是国家课程的时候。很多一线老师找我们反应,这个课程应该成为国家课程,当教育部颁布了国家的课标以后,也有少数的一线老师来跟我们申诉,我们不想学新的东西,我们就想教传统的操作,教传统的编程。所以我当时强调的特别重要的一点,信息科技课程不能够例外。一样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养教育,坚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下一代。我谈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信息科技素养教育如何落实。大家知道我们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我们有三个追求。一个追求是1~12年级的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表现。在一二年级学段,三四年级学段,四、五年级学段,七八九年级学段,10、11、12年级学段。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第二个追求是我们希望有一个1~12年级的一个全程的课标,我们中间不能够中断。国家给了我们机会是三~八年级全国范围必须独立开口。一二九年级有条件的地方也要独立开课,但是临时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要融合开课,所以我在外滩的论坛上着重谈了怎么样去融合开课。今日早上北京市的教育媒体融合中心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搞了一个论坛,他们叫做探究与创新,面对未来的信息科技课程。我刚从那个会场过来。面对未来,我觉得特别对信息科技课程如何面对未来呢?两个要素,一个信息科技课程从0~1这样的进展和未来的可持续进展,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什么。所谓的不变与变,坚持与变化。今日来给大家讨论的是从老师的角度如何来看信息科技课程。这个课程,这个课标我今日也讲两个点。一个点是新课程、新课标、新老师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二个点我是讲新课堂、新学习、新生态。第一个点围绕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多一些,第二个点围绕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组织多一些。我们先来说新课程、新课标、新老师,我们先说新课程,显然原来不是国家课程,这是中国第一次把信息科技列为国家课程。我做过一点儿讨论,大概全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把信息科技认为国家级课程的国家不多,中国应该是走在领先的位置。上个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出过一个全球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个文件。里边就明确标出,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是信息科技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国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全省有全国的信息科技的独立课标,独立课程。这种0~1的变化非常巨大,但是不简单。新的含义,当我说新课程的时候,它不仅仅是指0~1的变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