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乐效课堂凸显自主学习——《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历史故事)教学设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紧扣“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4.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难点体会比喻的作用,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以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三顾茅庐》(生读题),老师发现大家对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很感兴趣,谁愿意来读读?2.旧知反馈。出示词语(个别读、齐读)。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色宜人群雄纷争拨开云雾茅塞顿开3.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吧。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态度的词语。(板书:诚心诚意)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把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的句子画出来,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一)对比中的“诚心诚意”1.出示:有关句子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2.指名读(评价:嚷、生气)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学生朗读。(如果读得不到位可说:张飞是个脾气急躁之人,此时你这个张飞太温柔了,再帮张飞嚷一次)4.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刘备、张飞、关羽则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此时,刘备却为诸葛亮而与兄弟生气,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呀!他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读出来。(二)细节中的“诚心诚意”1.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去轻轻敲门,……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2.学生默读,用笔在书上圈出词语。3.指名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词语师生进行探究)(1)“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有多远?他为什么不直接骑到门前呢(2)“轻轻地敲门”、“轻轻地走出去”,从“轻轻”你读出了什么?刘备为何让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恭恭敬敬”站着,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3)(弯腰低头)更恭敬了,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这样一站就站了多久?(4)(半晌工夫、一个时辰)孩子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工夫,又站了一个时辰,此时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们知道他们年龄吗?补充资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台阶下。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大名鼎鼎的“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村夫。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只不过是个年仅27岁的毛头小伙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5)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