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陈情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难点:消化理解诸多文言实词。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情表》体会其中的感情!二、疏通、诵读、积累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放课文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感悟,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作诵读指导: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1-在诵读中把握:1.读音。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非臣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宠命优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yǎn)更(gēng)相为命2.词义(课后练习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3.古今异义同形词成立告诉辛苦4.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5.通假字闵——悯蓐——褥三、诵读、感悟、理解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2-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板书设计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第二课时一、背诵课文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促进感悟。-3-二、赏析《陈情表》的“陈情”艺术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一)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