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读材料,确定立意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方法一、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物是单一的片段,那就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二、如果材料里人物、故事叙述完整,有原因有结果,那就由果溯因,先分析原因然后从原因确定立意;三、如果材料里主要人、事为两个以上且呈对比状态,那就比较分析,深度剖析其异同之处,从其异同之处确定立意;一、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内在涵义,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1.英国某医院一位教授,上课时端出糖尿病人的尿,自己先用手指蘸着品尝作示范,而后逐个要求学生仿效。学生们个个愁眉苦脸,照办后报告尿有甜味。这时,教授笑问学生:“我这样要求你们是为了什么?”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教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我用食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2.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驼子,一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然而这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大眼瞎,让他按摩;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足跛,让他纺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荡,让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立意:合理使用人才。学会扬长避短。•3.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立意:好奇心,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4.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立意:永不满足精益求精追求永无止境二、由果溯因,分析原因确定立意;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外因素。因此,由果溯因,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有人养了一条名贵的狗,整天用坚固的铁链拴住,可有一天,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就拴不住狗了。原因结果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一口井里网捞了三条大鲤鱼;第二天,他又到那口井里,捞到了两条鲫鱼;第三天,他又到那口井里,仅仅捞到了几只小虾米;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结果原因以果溯因:井里捞鱼、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从而确定立意: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3.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结果原因立意:治标不如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原因•3.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始终找不到快乐。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首先锯倒了一棵大树,然后掏空树心,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终于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结果立意:快乐在于劳动。快乐在于创造。•4.爷孙俩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出后,孙子骑驴回来,爷爷跟着走,路上遇到一位读书人责备孙子不懂事,叫爷爷徒步。他们觉得这人说得有理,于是更换了一下位置。后来遇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