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的表面积(说课稿)大庙小学蔡丽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堂板书、课堂评价和课程开发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这节课的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说学情几何能力是学生掌握几何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几何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生平面和立体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思维灵活性不够,教师把几何图形稍做变形很多学生就不知所措;加之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缓慢,从而制约了对几何教学内容中的理解;几何教学中,推理题比较多,这些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来参与分析,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每册教材中的空间与图形部分正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最好的范例。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回顾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历程,目的就是想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一点一点上升到本课知识上来。三、说模式结合学校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几何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另外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设想;感知—设问—探究—建模—应用四、教学设计: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复习感知、设问激趣、合作探究、清晰建模、联系应用、拓展与反思另外,为了充分让学生建立几何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做和开口说的能力,让学生在说中感知,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解说环节,让学生边复习回忆边填表边说,为后边的学习做好铺垫。设问环节是让学生分组探究,最终知道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高,底面半径或直径。这里小组探究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动手去剪,沿着高剪,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办法。明白圆柱表面积的结构和计算方法后,尝试着让学生计算,在计算中建立几何模型,明确解答步骤,这个过程也是老师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过程,由此得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建模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难点,帮助学生扫清易混点,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应用部分由一道题引入,由图到文字,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应用公式进行解答,然后由各小组长统一查阅。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展示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的过程,特别是培养学生形成几何模型的重要内容,所以把整节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到的东西板书出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课堂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过程,更好地去建立模型。六、说教学评价评价目的在于激励,通过老师、同学、自己的及时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感。课堂也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反应,关注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必须要顾及的。所以评价应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里的评价包含:对孩子性格的激励和对知识掌握的评价。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有所收获,还能快乐的度过。七、说课程开发数学课程内容应该是源于生活,然后再用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把教材和生活进行联系整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把握数学脉胳,密切联系生活,从解决生活问题中去设问,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拉近数字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