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瑀玚(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庚信朓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表现手法:★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的结构中被容纳。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独特个性。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代表作:《离骚》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之用。“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三、汉代——汉乐府汉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最早收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之内。这些诗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中下阶层。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五言之冠冕”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汉末)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汉末):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阮瑀、应玚、刘桢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