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从企业战略到规划第一章预算、规划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本章的目的在于理解预算管理的发展演变以及预算、规划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第一节预算管理的历史演变第二节预算管理及其理论基础第三节预算管理的内容与原则第四节企业发展阶段与预算管理模式第五节预算管理、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第一节预算管理的历史演变一、西方预算管理的起源二、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演变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使命与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计划。”一、西方预算管理的历史演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工商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其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年代以及后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50年代后预算的功能齐全50年代企业预算的职能相对简单,主要用于产品成本的分析、预测、控制和考核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五十年代后全面预算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已处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预算功能计划协调控制评价激励美国是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国家,但预算管理产生初期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控制。早在18世纪,为了配合政府部门控制开支,英国和美国先后出现了预算管理方式。20世纪初,标准成本会计的出现为企业内部推行预算管理提供了基础。1921年,美国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进一步扩大了预算控制的思想影响。1922年,美国著名学者麦金西出版了《预算控制》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预算控制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预算管理的发展期。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40年代,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强化管理的重要性,西方各种新的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组织行为学成为对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管理思想。预算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组织行为学理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上下结合的民主预算管理思想,并形成了参与型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预算执行者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20世纪70年代,零基预算在西方国家兴起。1952年,美国的维恩·刘易斯发表了一篇题为《预算编制理论新解》的文章,主张预算编制应采取一种新方法,虽然维恩·刘易斯没有明确提出零基预算的概念,但是他所提出的新方法的内涵与后来的零基预算是完全一致的。1970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得·A.菲尔(PeterA.Pyhrr)首先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并取得成功,随后,其他国家的企业也先后开始实行零基预算,使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认的管理间接费用的有效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预算管理的成熟期该阶段,预算成为西方企业的一种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增强了对成本费用控制的硬性约束,从而使预算的差异分析、预测、业绩考评更加科学。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将企业内部划分为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使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生产作业、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部纳入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了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预算管理。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其对预算管理的作用就越重视,预算管理水平也就越高。预算在西方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二、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演变在我国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预算管理一直引起业界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里,一批民族资本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极富操作性的预算管理思想,对今天很有借鉴价值。郑观应提出了重视经营规划、成本核算和利润分成的见解近代最早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创始人张謇提出了“制定预算,以专责成,事有权限”的思想抗战期间的卢作孚提出了“无计划,无行动;无预算,无开支”和“预算本为事业中的财务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