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雅中学历史X9月月考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見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3.最早指出“礼”是根本原则,“法”是具体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将儒家的“礼治”与法家的“法治”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传统的“外儒内法”政治管理特点。这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荀子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7.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代表作《国富论》中他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9.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10.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11.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注重写实B.注重意境C.借物抒情D.神韵意趣1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是A.黄道婆B.袁隆平C.爱迪生D.达尔文13.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④唐朝诗人富有想象力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新”是因为它的代表人物主张A.“师夷”B.“制夷”C.强国D.关心时局1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6.康有为始终认为“君主立宪”才符合中国国情,他作出这样判断,思想理论主要来自①近代西方的“人权学说”②我国古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