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四中二〇一一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2012年01月06日10时10分至11时40分。2.本试卷满分100分,共8页。3.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填涂好相关信息。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2.历史纪年的方法有很多,如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等。若按世纪纪年,公元前297年的正确表述是:A.公元前三世纪初B.公元前三世纪末C.公元三世纪初D.公元三世纪末3.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4.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5.有史学家认为:如果把这一事件看作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就可以看出,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这一事件”是A.十月革命B.“光荣革命”C.工业革命D.二月革命6.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史诗,其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写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该诗词描述的是A.长征胜利B.抗战胜利C.新中国成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7.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阁》D.隋场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9.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1.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12.“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D.江西的粉彩瓷1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14.《全球通史》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