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核心知识: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3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5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计算公式是:v=s/t7变速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这样的运动叫--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浮力教学重点教学设计:1、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第二环节:科学猜想(1)小实验①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造一个船,用小铁钉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通过造“船”比赛,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船”,受到的浮力不同;“船”装载的“货物”越多,“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后进入小实验②。②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及排开水的多少。在实验中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当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小桶中的水面升高,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回答出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易拉罐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也就是说易拉罐浸在水中的部分排开了等体积的液体,因此我们把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称为V排。但浮力是一种力,浮力的大小与V排有关系,那应与哪个物理量更加接近?这样学生会比较自然的将F浮与G排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探究的主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通过“小实验”,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实验探究的主题。第三环节:进行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评估各实验方案,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因此在此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进行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3)交流评估,归纳结论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数据,交流归纳的结论。第四环节: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公式:F浮=G排拓展:F浮=G排=m排=ρ液gV排(3)适用范围:液体、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