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Al—27;Fe—56第Ⅰ卷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1.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件,关于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131、铯-137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的中子数为78B.碘-131质量数为53C.碘与铯互称同位素D.铯-137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C.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3.下列有机物:①苯,②硝基苯,③溴苯,④CCl4,⑤己烷五种物质中,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且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都是4.下列物质以苯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制得的是A.硝基苯B.溴苯C.甲苯D.环己烷5.在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的pH逐渐变小B.负极附近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正极有H2逸出D.正极质量无变化6.绿色化学中,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最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聚反应A.①②B.③④C.②⑤D.②④7.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8.人不但可以吃蛋白质,还可以穿蛋白质。下列服饰不是用蛋白质制成的是A.合成纤维B.羊毛制品C.真丝制品D.皮革外衣9.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A.2NaCl(熔融)===2Na+Cl2↑B.MgO+H2===Mg+H2OC.Fe3O4+4CO===3Fe+4CO2D.2HgO===2Hg+O2↑10.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糖类物质是A.葡萄糖B.蔗糖C.纤维素D.淀粉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3PO4>H2SO4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C.碱性:NaOH>Al(OH)3>Mg(OH)2D.氧化性:F2>Cl2>Br2>I212.对于可逆反应,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C.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达到平衡时,H2(g)和I2(g)浓度不在变化且相等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右图,该物质应有的化学性质是①可燃烧;②可跟溴加成;高温加热加热通电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跟NaHCO3溶液反应⑤可跟Cu(OH)2悬浊液反应;⑥可跟金属钠反应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4.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B.烧杯间填满碎纸屑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C.可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棒,因铜和盐酸不反应D.在量取NaOH溶液和HCl溶液体积时均仰视,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以区分乙醇和苯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甲烷和乙烯C.用水可以区分苯和溴苯D.用碘酒区分纤维素和蛋白质16.下列关于甲烷和乙烯比较不正确的是A.甲烷含碳量比乙烯的高B.甲烷不能使溴水褪色但乙烯能使溴水褪色C.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D.甲烷分子中5个原子不共面而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面17.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与苯和浓硝酸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18.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四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CH2CH2CH3B.CH3CH(CH3)2C.CH3C(CH3)3D.(CH3)2CHCH2CH319.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12345678CH4C2H4C3H8C4H8C6H12C7H16C8H16A.3B.4C.5D.620.相同状况下:H2(g)+1/2O2(g)=H2O(g);△H=-akJ/mol;2H2(g)+O2(g)=2H2O(l);△H=-b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