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仙是谁?诗鬼呢?诗圣呢?我们把杜甫称为“诗圣”。聖,说文解字:通也。从耳呈聲。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杜甫之所以为“诗圣”,是他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用自己的口与笔将这些声音中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诗圣”杜甫。如果说我们之前对他有所耳闻,那我们今天将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深入诗人思想的深处,走入他的内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诵读节奏,注意韵脚。怒号()挂罥()长林梢()庇护()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飘转()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学生分成若干组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把握词义。明确要求:可以截取诗歌的关键词来品读。这首诗歌中,你读到了什么样杜甫?(将诗人在每个画面中的心理活动或思想感情凝炼成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如:(无力)(痛苦)(悲哀)(苦楚)(心酸)因秋风怒号而无力(怒号,卷,飞,洒,挂,飘转,沉)因公然抱茅而无力(为何抱茅?自叹息)因娇儿恶卧而无力(冷似铁,踏里裂)因床头屋漏而无力(雨脚如麻)因自经丧乱而无力(少睡眠,何由彻)顽童抱茅—叹雨夜难眠—忧·祈求广厦—愿悟读诗歌:读一个有心之人1、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你心里怎么想?2、请同学读诗的第四节。此时,诗圣心里想的是什么?3、这只是诗人的一个梦,梦没有实现,哪里看出来没有实现?4、最后一节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总结:雨夜听心,一首诗就是一颗心,我们读了这首诗,仿佛回到那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听到了一颗心的呐喊。听到了诗人心底的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了实现理想,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节课我们读了诗人的无力,读了诗圣的有心。一个人在幸福的时候希望别人幸福,这样的人是好人,一个人在自己痛苦凄凉的时候,还能推己及人,悲天悯人,为天下人呐喊,为天下人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这就是圣人!让我们再回看看这个“聖”字,“诗圣”一称,杜甫是当之无愧的,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触。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2、1982年“世界和品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请你代表世界文化名人组委会为杜甫写一份颁奖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