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9敕勒歌-(2)VIP免费

9敕勒歌-(2)_第1页
1/16
9敕勒歌-(2)_第2页
2/16
9敕勒歌-(2)_第3页
3/16
敕勒歌北朝民歌临泽县第三中学马晓燕敕勒歌北朝民歌学习目标1.北朝民歌;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景象及游牧民族的生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解题《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选自《乐府诗集》中的《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读草原朗读指导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读出旷远宏大的气势。品草原自主学习依照诗文内容,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将这首诗歌翻译成一段流利的文字。品草原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有怎样的特点?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千古名句,你觉得这句美在哪里?小结: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大西北独特的壮丽景色。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大草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民歌赞草原巩固练习1.根据注释和诗句解释红色的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2.填空这首诗共四行。第一行告诉我们;第二行把天空比作,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特点;第三行突出了北方草原的;第四行表现出“草肥牛羊壮”,表达了游牧民族。请选择家乡的一处胜景,写一段导游词,向远方的来客简单介绍一下家乡的美景。: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的似金色的麦垛、金字塔、堡垒、殿堂、亭阁;有的连座成峰,形成绵延几里,从高处眺望,好似一段色彩十分艳丽丝绸飘在大地上;有的在阳光下突出暴露,绽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似五光十色的宝石璀璨……。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澜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万寿寺的木塔,是甘州八景之一。古诗曰:“塔势凌霄汉,钟声扣白云”,“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此塔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八面九级,有30多米高,号称中国西北第一木塔。站在塔下,仰天而视,古塔宛如一把倚天宝剑,直刺云霄。登临塔顶,似有凌空之感,举目眺望,古城尽收眼底。东可观龙首日出,西可览祁连雪景,北可闻弱水涛声,南可赏万顷碧绿。每当明月高悬,晚风习习吹来,叮当的铁马佛铃更能撩起人们探幽访古的情趣。每当晨曦初露,古塔顿生紫辉,云燕飞翔,古城即刻从寂静中转入沸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