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质量检测练习题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中,①、④是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球,②、③是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10.空气中,主要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碳﹣氧循环”有关的气体是()A.O2和CO2B.H2O和CO2C.O2和N2D.CO2和N25.请你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寓示的含义是:________(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4)请你再举二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6.选择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填空:(1)有毒的气体________(2)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3)对环境保护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___(4)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7.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相关性质,我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⑵小丽欲使用下图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⑶小丽用排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我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我能写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8.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面材料填空。材料一: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1)从化学物质类别看,CO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2)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化学符号表示图中反应后的粒子:________。(3)从物质用途看,CO有可燃性,可以作为________。材料二:饮用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含一定量的Ca(HCO3)2、MgSO4和少量的FeCl3】会影响健康。(1)可用________来检验某地下水是不是硬水.(2)新买的铝壶用来烧水时,内壁被水淹没处有黑色物质生成,底部则有白色物质生成。①黑色物质是铁,是铝壶与硬水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②白色物质是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盐酸除去,其中用盐酸除去Mg(OH)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9.如图所示,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我认为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物理性质是________.10.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出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不同高度、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低层的蜡烛先熄灭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________大量的热.11.如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哪些错误?为什么?12.实验在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若装置E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