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四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联系密切,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确定为十二生肖,对二者联系分析正确的是A、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B、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C、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2、“春秋有待,朝夕须资。即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谢灵运《山居赋》,这说明他的田庄A、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生产分工明确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主要从事商品生产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受康熙之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4、元朝的一座城市被外国旅行家称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这座城市是A、扬州B、泉州C、大都D、杭州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分封制的瓦解C、封建王权的强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6、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其表现是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扩大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③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④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7、17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纽约得自下列哪一国家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葡萄牙8、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B、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9、“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戴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英国通史》。据材料,你能得出A、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影响很大D、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10、“电”被誉为“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句话最能说明A、电已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B、电使人类从生产中解放出来C、科学技术直接推动生产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11、《增广贤文》中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如果用此句来形容“洋务运动”,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2、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强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地区分布不平衡B、工业结构不合理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4、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统计表。从此表能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C、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15、下列哪项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A、大人→先生B、法币→人民币C、臣民→公民D、粮票→股票16、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了“一五计划”D、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改造17、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政企分开,自负盈亏C、以按劳分配为主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18、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