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八)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风险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解析:选B材料叙述了美国消费社会的降临使社会经济虚假繁荣,不涉及经济政策因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B项正确;“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不属于宗教观念,故C项错误;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是题干所述的经济现象,故D项错误。2.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地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波及范围广B.破坏性特别大C.持续时间长D.引发政治危机解析:选C“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体现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故C项正确;波及范围广指的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破坏性特别大指的是经济危机使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问题严重,故B项错误;题中并没有提到引发政治危机,故D项错误。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因为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4.1932年7月,英联邦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其旨在()A.维护英联邦的集体利益B.维护自由主义经济体系C.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D.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解析:选C“互惠关税协定”集中体现了维护英国的利益,不是所有殖民地的利益,故A项错误;“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这是反自由主义的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这种做法能有效防止经济危机中其他国家向英国转嫁矛盾,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的这种做法与世界经济的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5.美国绝大多数学者对罗斯福新政的看法是:“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政府有魄力、有决心贯彻‘新政’的策略,那么即使没有战时经济活动的帮助,国家也能重新繁荣起来。”据此推测,罗斯福新政()A.实现了美国的重新繁荣B.是在权力制衡的框架下进行C.没有在实践中贯彻执行D.破坏了美国政体结构的稳定解析:选B罗斯福新政使被经济危机破坏的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故A、C两项错误;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权力制衡的框架下进行,故B项正确,D项错误。6.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论述罗斯福新政“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说明其取得成功是因为基于实际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7.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A.兴办公共工程B.开展蓝鹰运动C.实行通货紧缩D.政府整顿银行解析:选A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扩大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