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四川省绵阳中学王瑜珈《左传》简介•左:作者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传:注释,解说,阐发。•《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朱彝尊《经文考》: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经学通论·春秋》: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亦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补充一:史书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补充二:姓名•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郑通志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补充三:姓氏由来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虞舜夏商周姬姚姜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司徒帅尉职务:巫乐陶屠卜施商4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杨柳5以数字为姓:伍陆万6少数民族的姓:金翦萨慕容呼延独孤烛之武退秦师为何退秦师?如何退秦师?退师成功否?退背景介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公子重耳流亡晋公子重耳流亡前前632632年年城濮之战第一段:第一段:翻译课文:翻译课文: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于:对。贰:数作动,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他)(郑从属于晋的同(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时又从属于楚)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2、晋军函陵,秦军南。氾军:驻军(名作动)军:驻军(名作动)译句: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水之南。氾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函陵、氾南都属郑国领土,晋、秦分地驻扎,这是细节描写,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当。二是暗示郑国有机可乘,又是伏笔。公元前630年郑新郑新郑函陵氾水秦秦晋晋晋军晋军秦秦军军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11、佚之狐、佚之狐言言于郑伯曰。于郑伯曰。一般是主动地说。一般是主动地说。告诉。告诉。对对∙∙∙∙∙∙∙∙∙∙∙∙说。说。是提示具体说的话。是提示具体说的话。1.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曹刿论战》》2.2.谓其妻曰谓其妻曰:“:“吾孰与吾孰与∙∙∙∙∙∙∙∙∙∙∙∙?”?”《《邹忌讽齐王纳邹忌讽齐王纳谏谏》》3.3.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为学为学》》4.(4.(刿刿))对曰对曰:“:“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oo””《《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谓:谓:曰:曰:语语(yÙ)(yÙ)::对:对:言:言:第第二二段:段: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于:介词,对。使:派。从:听从。译句:佚之狐对郑伯说:“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第三段:第三段:1、夜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