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杭州地区七校模拟质量检测高三年级化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I:127Al:27Fe:56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研究不断更新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C.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是因为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分散系一定是气溶胶,且富含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还原铁粉,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B.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故铝制容器可以用来腌制咸菜等C.“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此过程主要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D.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B.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NO和NO2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C3H8和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间作用力相近,二者沸点也相近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I叙述IIA水玻璃具有黏性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B往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CaCO3不溶于水,Ca(HCO3)2可溶于水CNH4Cl受热易分解可用加热法除去I2中的NH4ClD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和浓的氯化铁溶液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制得胶体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非电解质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OH稀溶液反应,因为分子中均含有官能团“-OH”6.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分析其元素的填充规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元素形成的单质晶体均属于原子晶体B.④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易液化,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氢键C.②、⑦、⑧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②⑤⑦三种元素形成的盐溶液在25oC时的PH值为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B.向装有2mL2mol/LAlCl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0.01mol/L氨水3mL,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溶解,说明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数分钟,冷却后依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已发生水解和是否完全水解D.海带灼烧成灰烬后,加水煮沸2~3min并过滤,滤液中可加入适量的H2O2来氧化I-8.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若每步反应都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A.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为:2SO2+O2→2SO3B.由反应过程可推知氧化性:O2>Fe3+>SO42﹣C.溶液的pH:A>B>CD.A溶液到C溶液,Fe3+浓度变大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80gCuO和Cu2S的混合物含有的Cu原子数一定是NAB.标准状况下,5.6LO2作为氧化剂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NAC.常温常压下,14gC2H4和C3H6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D.25℃,1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10.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假设是淀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利用此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B.铜电极应与X相连接C.M电极反应式:(C6H10O5)n+7n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