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导入新课想一想,这些古诗文佳句写的是哪些美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杨玉环林黛玉菩萨蛮温庭筠导入新课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看一看这是一位怎样的美女?词人简介他,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词人简介他,会写诗,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会作词,其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人简介他的词多写闺情,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词人简介他就是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晚唐诗人、词人。温庭筠(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诵读感知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思考:前人评价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词作用了那些意象?各有何意蕴?把握意象全篇选取“小山、金、鬓云、香腮、雪、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画面交叠,富于视觉美,故曰“意象绵密”。把握意象小山:眉毛,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金(额黄),一种古代中国妇女的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我国古代妇女额部涂黄的风习,大约同花钿一样,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更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关,当时全国大兴寺院,塑佛身、开石窟蔚然成风。妇女们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把握意象把握意象北朝《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宋代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曹雪芹《红楼梦》写警幻仙姑:“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首句写女子晨起,昨日之妆容呈半残状态,故曰“小山重叠金明灭”也,即:早晨醒来,昨天画的小山眉重重叠叠,深浅不一,涂抹的“额黄”也明暗不均。晨醒鬓云:鬓发如云。乌黑、亮丽、浓密、修长是中国古代美女头发的标准。《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把握意象把握意象腮:即脸颊、脸面、脸蛋。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曹雪芹《红楼梦》写贾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李清照词:“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欲度香腮雪有学者认为:“‘度’字生动,含有飞动意,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度”即飘度,飘拂,纷披,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前添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