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在历史观方面,它标榜“信而好古”……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立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陈晓玲一、儒家思想的演变二、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三、评说孔子及儒学一、儒家思想的演变从历代帝王对孔子尊称和封号中看出儒学的地位变化呈怎样的变化发展趋势?从对孔子的尊称中可看出:1.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儒家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历经浮沉……先秦:春秋创立:不被重视战国发展:崭露头角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明末清初:近代:现代:批判继承仍为主流遭受重创政府重视成为主流佛道兴盛受到冲击三教合一融汇贯通生机焕发官方推崇地位巩固利用、抨击沉寂、复兴1.先秦组2.汉代组4.明末清初组3.宋明组分小组梳理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并对比其内容有何异同。对比各时期思想,找出异同点。时期思想主张先秦组汉代组宋明组明末清初组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等;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重义轻利;礼法并施、性恶论、朴素的唯物主义、人定胜天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理(核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是万物本源、发明本心、致良知(哲学化、思辨化)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早期民主)二、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先秦组转型时期汉代组大一统时期宋明组繁荣期明末清初组顶峰期政:礼崩乐坏,各国改革,士阶层兴起经:小农经济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文:私学兴起,文化下移,自然科学发展政:国家出现大一统时期经: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经济稳定发展军:打败匈奴,军事强盛……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统治日益腐败经:商品经济发展,孕育新的经济因素文:程朱理学官方化,八股取士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世俗文化兴起,三教合一,以儒为本从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中探讨儒家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结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在“入世”中不断创新蜕变,越来越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意愿,保证了王朝的稳定发展。在适应时代发展中不断创新蜕变孟子所说的孝悌,是父家长制小农经济在道德思想上的反映,也是与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密切联系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都是跟儒家的中心思想相一致的。——白寿彝《中国通史》儒家文化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普遍理念主要表现在:1.儒家文化以伦理价值为中心。2儒家文化以社会国家为本位。3.儒家文化以义务至上为准则。4.儒家文化以完美人格为理想。5.儒家文化以世界大同为归宿。——摘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从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思考儒家思想为什么“不变”。社会因素:相对稳定的农耕社会结构是儒家思想长期存在的基础。自身因素:儒家的许多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稳定的社会和永恒的价值中不变1.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B3.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理学发展为心学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C.西学东渐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B4、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