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地理运动规律第3讲大气运动第一部分知能方法大冲关备考引擎考点省区与题号考情分析大气环流全国大纲文综,10天津地理,10重庆文综,7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与分布等知识,侧重地理原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天气系统全国大纲文综,11山东文综,4江苏地理,5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知识,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利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点省区与题号考情分析气候广东文综,40北京文综,1海南地理,21全国课标文综,37浙江文综,2考查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依据气候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侧重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1.以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和风等。2.以全球气候变暖或温室大棚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3.描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利用天气预报的有关信息材料,考查对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理解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点与影响因素,以及对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的综合考查。5.以社会热点和生活常识作为题干材料,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对天气系统、气候的分布特征等重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知识对接特别提醒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读是常考热点,从考查的形式看,题型上较为多样,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且题量较多,分值较大,综合题大都结合人文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考查。1.大气环流本考点中热力环流原理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季风环流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应加深对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的理解。2.天气系统本考点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3.气候本考点是历年高考中的重点,重点要理解和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特征,另外,几种非地带性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要尤为重视。能够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能力对接能力点一大气环流【真题1】(2009·广东地理,19~2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析(1)甲地位于低压中心M地的东侧,其空气由东向西流向低压中心的过程中,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为东南风。(2)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的是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的是高压,故A、B错;图上亚洲大陆大范围地区受到低压控制,北太平洋受到高压控制,说明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可见C项正确;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发生在冬季,而此时为夏季,故D错。答案(1)A(2)C【预测1】(2012·朝阳区二模)下图为新疆吐鲁番盆地4个气象观测站3天的最高气温观测记录。读图,回答(1)~(2)题。(1)各观测站3天的日最高气温()。A.8月1日至8月3日逐渐升高B.8月2日至3日升温幅度较小C.均为艾丁湖底气象观测站最高D.随观测站海拔降低而逐渐升高(2)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较高,全年日照时间长②气候干燥,太阳光照强烈③植被稀少,地面辐射微弱④地形低洼封闭,热量不易散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图示,很容易判断各观测站3天的日最高气温均为艾丁湖底气象观测站最高。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燥,太阳光照强烈,地形低洼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