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解析: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A项正确。答案:A2.(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C.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D.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解析:题干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抗作用,C项正确。答案:C3.(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据下表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1872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方举赞、孙英德(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号钢铁机器车房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82年黄佐卿(商人)上海公和永缫丝厂A.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是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解析:表格内容并没有反映出其与洋务运动的联系,A项错误;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是在1895年后,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产生,都使用机器生产,产生于沿海或通商口岸,由此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的产物,D项正确。答案:D4.(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官督商办方式之后,上海道台叶廷眷在给李鸿章的信件中建议,由官方出资200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20万两,股东股息7万两;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曾建议,将官方借款转为官股。这可用来说明轮船招商局()A.加重了政府负担B.获得利益比较丰厚C.已脱离清廷控制D.经营资金严重短缺解析:由材料“由官方出资200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20万两,股东股息7万两”可知,清政府的官员主张废除官督商办,将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或转为官股,说明轮船招商局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益,B项正确。答案:B5.(2019·湖南长郡中学周考五)读下表。1840—1894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此可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解析:材料信息只涉及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勃兴,排除A项;“1840—1894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变化,B项错误;通过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40—1894年,洋纱的产量飞速上升,可见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答案:C6.(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此现象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小农经济在不断解体D.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解析:由“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知,材料强调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小农经济不断解体,C项不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7.(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8月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