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顽固性咳嗽的根源就是脾胃不好。眼下首先要治孩子的感冒,感冒好了,再好好调理孩子的脾胃。孩子老生病,原因之一就是乱吃东西。孩子的第一特点:脏腑娇嫩。生日蛋糕是孩子感冒的根源。因为孩子脏腑娇嫩,还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美味,所以导致生病。小孩子的很多与肺有关的问题,都是吃东西引起的。在中医看来,脾胃是属土的,肺是属金的,土生金,简单的说,脾胃就是肺的母亲。现在的奶油蛋糕大多数是反式脂肪做的,反式脂肪本来就不是人体可以正常吸收的,再加上孩子的消化道黏膜还在形成当中,脾胃功能还很弱。中医认为,肺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用调理脾胃的办法来治疗,就是常说的“培土生金”,这也是中医治理肺系疾病的重要思路之一。很多孩子肺的病变,其实某程度就是和脾胃受损有莫大关系。孩子咳嗽通常是从一次感冒开始的,然后就隔三差五的咳嗽,尤其晚上咳嗽更为厉害。当时孩子是被寒入侵了身体,但是用了清热解毒的凉药,寒就被憋在身体里面出不去,给孩子用了一些止咳的药物,不断的收敛,这样寒邪总是没有办法排出,这意味着药物阻止了孩子身体的排邪过程。孩子咳嗽不能强制的压制,而是要使用一些向外透发的药物,让体内的寒散发出来。只要保护好肺和脾的健康,基本就能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了。所以肺和脾这两个脏器对孩子的身体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容易引发孩子感冒发烧的肺。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孩子的咳嗽老治不好,有些孩子喝了两三副中药就搞定?差别在于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强大不强大。凡是热的就往上走,凉的就往下去。很多大人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到很晚,喝冷饮,并带给孩子,就导致孩子有水湿重的毛病。舌头伸出来,舌边有齿痕,舌苔满布,舌头肥大,唾液多就是水湿重。正气不足孩子容易感冒。感冒病毒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里有,鼻腔粘膜里面有,但为啥有人不会感染上?因为身体里的正气挡住了。在影响经络通畅的各种因素里,温度降低占了大多数。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症状表现:(外寒阶段)皮毛最先感觉到本来孩子的手是温暖的,一摸变的冰凉,脚也冰凉,就是寒犯到皮毛了。如果寒邪再往里面走,会全部化热,人会出现高热、痰黄、胸部痛等症状。这个阶段时间有长有短,冬天会长一些,可能会连续数天。夏天会短一些,短的甚至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刚受寒的时候,鼻涕是像水一样请浠的,一旦发现清鼻涕,要迅速暖身体。孩子感冒的第一阶段症状用药:苏叶熬水喝或泡脚马上好。苏叶水:苏叶茶3g,加入两茶杯水,盖上锅盖,开大火煮,开锅后改小火。等开锅后三分钟后,闭火闷7-8分钟可以饮用。注意:苏叶熬煮的时间不能太长。服用苏叶茶前,让孩子先吃点东西,空腹服用,元气不足,无法发汗。喝完苏叶水没多久,孩子感觉身上热了,微微出汗之后,就停止服用,感冒的症状开始消失。泡脚:苏叶3g,荆芥3g,三分钟后闭火,闷7-8分钟。让孩子的背部暖起来,感冒很快就好。热水袋暖背法。风寒感冒: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外感风寒适用。孩子感冒的第二阶段症状表现:俗称“寒包火”(外寒里热阶段),如果在感冒的第一阶段,外寒阶段,没有及时控制,外寒就会深入渗透内部,与里面的正气激烈战斗,表现出很多热症,而体表的外寒依然存在,形成了一个”外寒里热“的状态,中医称其为”寒包火“。第一个外寒阶段,因为症状不明显,大家一般不重视,所以我们通常见到的感冒,大多都到了”外寒里热“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会流清鼻涕、吐黄痰。在这个阶段,外寒的症状和里热的症状并存,流的是清鼻涕,不是黄鼻涕。咳嗽出来的痰是黄色,或者鼻涕和痰是黄白相间的,说明我们体内的寒热是错杂的,一般情况下是外寒里热。如果非要分出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恐怕是分不清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人昨天还是身体冷的发抖,直打喷嚏,第二天发烧、高热,鼻涕和痰都变黄色的了。实际上很多朋友感冒痊愈了,都搞不清楚患的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寒与热是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更多时候,是寒热并存的。孩子感冒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发冷、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