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乳液聚合体系示意1PVC抗冲击改性剂ACR的制备及性能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沖戸丿■洋实验报告姓名—日期:地点:西溪西七教学楼-409课程名称:反应器设计原理实验I导老师:黄灵仙成绩:实验名称:PVC抗冲击改性剂ACR的制备及性能实验类型:工程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1掌握丙烯酯类单体精制的基本方法。1.2掌握乳液聚合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的特点聚合原理,观察乳液聚合的实验现象。1.3掌握ACR改性PVC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指在机械搅拌下或者剧烈震荡下,用乳化剂使不溶或者微溶于水的单体分散在介质(如水)中,形成乳液,在水溶性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的聚合反应。由于“隔离效应”作用,乳液聚合可以在不降低聚合速率的条件下,同时获得较高的分子量,并且具有散热容易、温度易控制、工艺简单、无污染、容易连续化生产、聚合产品可以直接使用等优点,在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乳液聚合中,单体是以较大的单体液滴和较小的增溶胶束的形式分散在水中,由于胶束的比表面积比液滴要大百倍,更有利于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因而聚合反应不是发生在单体液滴中,而是主要发生在增溶胶束中,从而形成M/P(单体/聚合物)乳胶粒。在每个M/P乳胶粒中仅含一个自由基,因此聚合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乳胶粒子的数目。乳液聚合分为三个阶段:(1)成核阶段:从聚合开始到胶束全部消失,随着乳胶粒数目的不断增加,聚合反应速率递增。(2)粒子成长阶段:从胶束消失开始到单体液滴消失为止,此阶段乳胶粒数目保持恒定,单体液滴不断向乳胶粒提供单体以维持其单体浓度的稳定,聚合速率基本保持不变。(3)减速阶段:从单体液滴消失开始到聚合结束。常规乳液聚合体系主要是由微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四部分组成。1000旳2PVC抗冲击改性剂ACR的制备及性能乳化剂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乳化剂是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之一是使单体乳化程二成微小液滴,成为稳定的乳液。更重要的是超过某一临界浓度(CMC)以后,乳化剂分子聚集成胶束,成为引发聚合的场所。乳化剂之所以能够起到乳化作用,是因为乳化剂分子由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团组成。对同一乳化剂而言,乳化剂的浓度越大,粒径大小分布越窄,并且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型乳化剂配合使用可以使聚合物乳胶粒子粒径分布更窄。引发剂除单一的过硫酸盐外,许多场合还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除了主还原剂外,还有副还原剂,有时另加络合剂。因大多数乳胶体对氢离子浓度很敏感,为了使乳胶稳定,通常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pH调节剂。2.2共混共混是指共同混合,使几种材料均匀混合,以提高材料性能的物理方法,工业上典型的例子是用炼胶机将不同橡胶或橡胶与塑料均匀地混炼成胶料。通过共混可提高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工性能,降低成本,扩大使用范围。共混是实现聚合物改性和生产高性能新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共混产物按生产方法可分为机械共混物、化学共混物、胶乳共混物和溶液共混物。其中以机械共混物,即通过辊筒、挤出机或强力混合器将不同聚合物溶体进行混合得到的共混物占主要地位。共混物一般是多组分多相体系,其性能取决于所含组分的性质、形态和相界面性质。选取共混体系适应应考虑一下几点因素:2.2.1相容性因素:相容是共混的基本条件。两相之间良好的相容性,是两相体系共混产物具有良好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的前提。相容性影响共混过程的难易,相容性好的两相体系,共混过程中分散相较易分散。因此,一般应首选相容性较好的聚合物体系进行共混。2.2.2结晶性因素:结晶性塑料与非结晶性塑料在性能上有明显的不同。采用不同结晶性能的聚合物进行共混,通常可以达到一些性能的互补。结晶性塑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硬度,较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磨性,加工流动性也相对好。结晶性塑料的缺点是较脆,且制品的成型收缩率高。...